主题: 为你讲解近代的六合故事,铁打的六合(上)骆远荣

  • 星际小子
楼主回复
  • 阅读:10962
  • 回复:0
  • 发表于:2015/5/16 15:24:25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六合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铁打的六合(第一章)

作者:骆远荣



    “铁打的六合”,由来已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853年春,南京会议上,几经争论,洪秀全等才做出在南京安营而不全军向北京挺进的决定。一支声势浩大地西进,并成功攻占了长江上游的大部分城市。另一支北伐,大火将烧及首都心脏,是为清廷心腹大患。

       5月7日,接洪秀全、杨秀清命令后,曾立昌等潜往扬州,替换攻破南京后奉命镇守扬州的林凤祥、李开芳。次日,自扬州编组完毕后,太平军乘船经仪征、六合至浦口集中,此为第一路军,以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为大将;第二路军,由平胡侯春官正丞相吉文元任统率,跟着第一路军登上长江对岸。而第三路军自南京编成,由剿胡侯秋官正丞相殿左三检点朱锡锟及灭胡侯秋官副丞相右十六指挥黄益芸任统率。全军由扬州及南京抽调编组而成,并先行集结于天京对岸——浦口镇。共十军,一万余人。北伐军原定北上路线为由扬州北上,至徐州丰工渡黄河(此时,黄河由南道经徐州入海),若此计得成,则由山东并入直隶而破京师。因江苏按察使查文经扬州警报,乃扬言北京有大军数十万南下,分饬各县备粮。李开芳、林凤祥信以为真,竟迂入河南,致误机宜。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5月13日,东王杨秀清下令北伐。正如陈玉成的叔叔陈承瑢所预料的那样,来自南京的第三路军——朱锡锟、黄益芸部四五千人(其中,广西劲旅1000余人)行抵六合,首战失利,几近全歼。

        1853年(咸丰三年)5月15日,朱锡锟、黄益芸所部第三路军作为后续梯队,渡过长江。是日凌晨,北伐军自通江集上岸,从梅官营打偏僻小路行军,抵达葛塘集,再向龙池进逼。早在半年前,在籍御史、六合人徐鼒自北京返回故里后,便迅速配合六合县令温绍原筹集战略物资,创立“联保结团”法,联络城乡村堡,按所编定《团练章程》,“刊行远近,于各堡而齐一”,这种做法以后又上升为“团甲制”,实行全民皆兵;六合县令温绍原则另行募集一支“亲兵”,“立队伍,置器械”,日夜操练,“以备不虞”……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该日,六合武生张维翰侦知太平军来攻,立即报县。上午,太平军至龙池土桥时,温绍原亲率迎战。当时天下着雨,练总达成荣“黑巾短衣,着牛皮靴,腰刀,持铁仗”,率民团随温前往抵御。土桥一战中,尽管个个挺刃健斩,六合民勇仍捐躯53名,太平军开枪,六合城守守备徐琳、练总达成荣牺牲。

土桥一战失利后,温绍原果断命令撤兵。朱、黄大队跟上,继续向县城挺进……

       清代六合县城,巍峨高大,矗立滁河之滨。九斤砖至今仍为沉甸甸的记忆。其主体工程乃1775年兴建,动用了5万银两。早在1851年七月,温绍原刚来六合,即行修缮,先事设防。太平军兵临城下时,刚竣工不久。

 当日下午,温绍原单骑执辔,扼守龙津桥。太平军疑有伏兵,不敢进逼……黄昏时,浮桥撤。此时,雨越下越大。

因滁河天堑,北伐军不得北渡,遂屯集前后街商铺、民舍扎营。扎营后,升火做饭,“狂呼痛饮”,声称明日黎明攻城,将云梯、编筏木材、纸块筑高,堆积滁河之岸。

此时,温绍原与陈朝章登上城楼。在籍御史徐鼒则支派骑兵奔赴龙虎营,向驻六官兵告急。而浮桥上下,船桅上张挂“太平兴国”蓝布白字旗……

       至夜,滁河之南发生爆炸,猩红的火舌,窜出了屋顶,大雨中,汇合成一片海,吞噬夜空。奇怪的是,自扬州诸地被裹挟而来者不着火,扎营的房屋着火不扎营的不着火,有的左右数家着火间隔一家不着火,有的前庭着火后院不着火,被太平军禁锢在屋内的,或被杀伤致死的,没有一人着火……此时,若从门缝望去,则可以看到:“伟丈夫白衣骤马”,“负大小火炮”(铳枪),“以数十手所掷,则火然”。事实是,火势大起后,温绍原见机打开城门,重架浮桥,吉林马队接踵奔出南门,通过龙津桥,越过滁河,冲入太平军营地……火光中,嘈杂鼎沸,“愈噪”声“愈远”,直至天明……次日天明,自前街至长江口,“尸横数十里,或全躯焦烂,或折筋断骨”,一片狼藉……





     九江王英布在六合,以城隍被提及。龙池首捷后,市井乡鄙茶余饭后,都在谈论城隍著显灵异之事。据称,屯南岸大火未发时,太平军看见城墙上巡夜灯笼来来往往,上面书写“九江王”,避伏麦田者亦能看见。“九江王”之说,无疑非知性,但符合大众口味。“南关一炬,非人力所能为”。真相是:土桥失利后,温绍原预迁城南居民于城内,于空室中“广积薪草”,“灌油其中”,“灶底皆布火药”。当日临近午夜,营地火起,顷刻间十余处爆炸,烟焰亘天,因地形陌生,火起后,北伐军“不可向通”……1855年4月30日,咸丰帝手书“威灵显耀”四字,颁为六合火星庙(滁河南)庙额,重新神像。此后,每逢神诞日、士民赛会,“舆从鼓乐,彻夜喧阗”,为战乱之后一盛事也。六合县暂时恢复了和平与欢腾。





       经此一战,太平军再不敢轻言深入六合两月有余。7月14日以后,又接战27次,“船或数只,或数十百只屡至东沟、段要口(龙袍境)等岸焚掠,直扑瓜埠,以图县城”,温绍原先后督勇迎战,“拿获船六只,烧毁四五十只,击沉十余只,生擒三十余人,击杀溺水死者甚众”。

       自1850年广西首义以来,太平军“残全楚,突江西,顺流数千里,莫敢撄其锋”。李开芳说:“虽南京不难破矣。我们沿途攻打各县城,一攻即克”,“所至都会重城望风瓦解,独此弹丸邑奋然抗拒,万众歼焉”。

(未完待续)



(文:骆远荣 六合在线编辑整理)



铁打的六合(第一章)

作者:骆远荣



    “铁打的六合”,由来已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853年春,南京会议上,几经争论,洪秀全等才做出在南京安营而不全军向北京挺进的决定。一支声势浩大地西进,并成功攻占了长江上游的大部分城市。另一支北伐,大火将烧及首都心脏,是为清廷心腹大患。

       5月7日,接洪秀全、杨秀清命令后,曾立昌等潜往扬州,替换攻破南京后奉命镇守扬州的林凤祥、李开芳。次日,自扬州编组完毕后,太平军乘船经仪征、六合至浦口集中,此为第一路军,以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为大将;第二路军,由平胡侯春官正丞相吉文元任统率,跟着第一路军登上长江对岸。而第三路军自南京编成,由剿胡侯秋官正丞相殿左三检点朱锡锟及灭胡侯秋官副丞相右十六指挥黄益芸任统率。全军由扬州及南京抽调编组而成,并先行集结于天京对岸——浦口镇。共十军,一万余人。北伐军原定北上路线为由扬州北上,至徐州丰工渡黄河(此时,黄河由南道经徐州入海),若此计得成,则由山东并入直隶而破京师。因江苏按察使查文经扬州警报,乃扬言北京有大军数十万南下,分饬各县备粮。李开芳、林凤祥信以为真,竟迂入河南,致误机宜。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5月13日,东王杨秀清下令北伐。正如陈玉成的叔叔陈承瑢所预料的那样,来自南京的第三路军——朱锡锟、黄益芸部四五千人(其中,广西劲旅1000余人)行抵六合,首战失利,几近全歼。

        1853年(咸丰三年)5月15日,朱锡锟、黄益芸所部第三路军作为后续梯队,渡过长江。是日凌晨,北伐军自通江集上岸,从梅官营打偏僻小路行军,抵达葛塘集,再向龙池进逼。早在半年前,在籍御史、六合人徐鼒自北京返回故里后,便迅速配合六合县令温绍原筹集战略物资,创立“联保结团”法,联络城乡村堡,按所编定《团练章程》,“刊行远近,于各堡而齐一”,这种做法以后又上升为“团甲制”,实行全民皆兵;六合县令温绍原则另行募集一支“亲兵”,“立队伍,置器械”,日夜操练,“以备不虞”……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该日,六合武生张维翰侦知太平军来攻,立即报县。上午,太平军至龙池土桥时,温绍原亲率迎战。当时天下着雨,练总达成荣“黑巾短衣,着牛皮靴,腰刀,持铁仗”,率民团随温前往抵御。土桥一战中,尽管个个挺刃健斩,六合民勇仍捐躯53名,太平军开枪,六合城守守备徐琳、练总达成荣牺牲。

土桥一战失利后,温绍原果断命令撤兵。朱、黄大队跟上,继续向县城挺进……

       清代六合县城,巍峨高大,矗立滁河之滨。九斤砖至今仍为沉甸甸的记忆。其主体工程乃1775年兴建,动用了5万银两。早在1851年七月,温绍原刚来六合,即行修缮,先事设防。太平军兵临城下时,刚竣工不久。

 当日下午,温绍原单骑执辔,扼守龙津桥。太平军疑有伏兵,不敢进逼……黄昏时,浮桥撤。此时,雨越下越大。

因滁河天堑,北伐军不得北渡,遂屯集前后街商铺、民舍扎营。扎营后,升火做饭,“狂呼痛饮”,声称明日黎明攻城,将云梯、编筏木材、纸块筑高,堆积滁河之岸。

此时,温绍原与陈朝章登上城楼。在籍御史徐鼒则支派骑兵奔赴龙虎营,向驻六官兵告急。而浮桥上下,船桅上张挂“太平兴国”蓝布白字旗……

       至夜,滁河之南发生爆炸,猩红的火舌,窜出了屋顶,大雨中,汇合成一片海,吞噬夜空。奇怪的是,自扬州诸地被裹挟而来者不着火,扎营的房屋着火不扎营的不着火,有的左右数家着火间隔一家不着火,有的前庭着火后院不着火,被太平军禁锢在屋内的,或被杀伤致死的,没有一人着火……此时,若从门缝望去,则可以看到:“伟丈夫白衣骤马”,“负大小火炮”(铳枪),“以数十手所掷,则火然”。事实是,火势大起后,温绍原见机打开城门,重架浮桥,吉林马队接踵奔出南门,通过龙津桥,越过滁河,冲入太平军营地……火光中,嘈杂鼎沸,“愈噪”声“愈远”,直至天明……次日天明,自前街至长江口,“尸横数十里,或全躯焦烂,或折筋断骨”,一片狼藉……





     九江王英布在六合,以城隍被提及。龙池首捷后,市井乡鄙茶余饭后,都在谈论城隍著显灵异之事。据称,屯南岸大火未发时,太平军看见城墙上巡夜灯笼来来往往,上面书写“九江王”,避伏麦田者亦能看见。“九江王”之说,无疑非知性,但符合大众口味。“南关一炬,非人力所能为”。真相是:土桥失利后,温绍原预迁城南居民于城内,于空室中“广积薪草”,“灌油其中”,“灶底皆布火药”。当日临近午夜,营地火起,顷刻间十余处爆炸,烟焰亘天,因地形陌生,火起后,北伐军“不可向通”……1855年4月30日,咸丰帝手书“威灵显耀”四字,颁为六合火星庙(滁河南)庙额,重新神像。此后,每逢神诞日、士民赛会,“舆从鼓乐,彻夜喧阗”,为战乱之后一盛事也。六合县暂时恢复了和平与欢腾。





       经此一战,太平军再不敢轻言深入六合两月有余。7月14日以后,又接战27次,“船或数只,或数十百只屡至东沟、段要口(龙袍境)等岸焚掠,直扑瓜埠,以图县城”,温绍原先后督勇迎战,“拿获船六只,烧毁四五十只,击沉十余只,生擒三十余人,击杀溺水死者甚众”。

       自1850年广西首义以来,太平军“残全楚,突江西,顺流数千里,莫敢撄其锋”。李开芳说:“虽南京不难破矣。我们沿途攻打各县城,一攻即克”,“所至都会重城望风瓦解,独此弹丸邑奋然抗拒,万众歼焉”。

(未完待续)



(图:儒文一摄 文:骆远荣 六合在线编辑整理)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